对于重核聚变技术,理论层面的研究,特别是重核聚变反应堆端流模型的研究,

    伴随着大量实验积累的庞大数据支持,

    在莫道的眼前,逐渐呈现出更加清晰的轮廓,有了更新的进展。

    这也是求索研究院内,重核聚变技术研究团队大量实验堆实验逐渐放缓的原因……再继续大量实验意义已经不大,该得到的,需要的数据已经得到了。

    通过反复的实验,然后修正实验堆的理论设计方案,带来的数据提升,已经进入了平缓期。

    理论层面的研究,剩下来的事情,需要的就是一些天才大脑的思考。

    从真理的海洋中,尽可能找到然后拾起那枚名为重核聚变技术的贝壳。

    不同于之前,

    湍流模型的研究,理论层面的研究,莫道并不没有独自进行。

    对比起最初的氘氚聚变湍流模型,这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工作,也包含着更加恐怖的计算量。

    就如同之前的研究一样,

    将整个庞大模型的研究工作,莫道在把握整个框架的基础上,

    拆分给了求索研究院内,若干研究团队,

    让各研究团队的天才研究员们,各负责整个理论模型中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这一世,进行到此刻,庞大的研究人员基数下,终归还是能够涌现出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天才,能够完全掌握莫道之前的湍流理论。

    虽然在这方面的认知,或许还是追赶不上莫道,但总算能够在重核聚变技术反应堆理论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上,为莫道提供一些助力。

    而整个理论模型中涉及到的恐怖计算量,

    则是更多交给了遂古,在能够分别调动月面,地面,乃至其他位置的计算单元集群的情况下,

    遂古拥有着的恐怖算力,已经能够完全覆盖重核聚变技术研究的需求。

    某种程度上,这庞大的算力积累,也是这个时代能够进行重核聚变技术研究的基础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从3月安静到8月。

    一连五个多月,莫道以及在他带领下的求索研究院庞大的研究团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