迫不及待的夹了一口摆在面前的葱姜捞鸡,入口鲜嫩丝滑,姜耀瞬间瞪大眼睛,不住的点头,“嗯,好吃,鸡肉很嫩,还有葱丝和姜丝的香味。”姨娘盛了一碗乌鸡汤,“老爷,这是特意熬的乌鸡汤,里面加了天麻和枸杞,补身子,可要多喝两碗。”哪里还有富裕肚子喝汤啊,姜诺也没想到,自己这个老成持重,帅的一匹的爹,居然也是个吃货,真不知道在许州这一年没啥好吃的,他是怎么挨过来的。后来聊天时,听姜耀说,许州好吃的其实挺多的,海鲜特别好,姜诺脸上挂了三道黑线,难怪呢,海鲜还有不好的。姜耀还意外的发现,自己的小女儿乖乖坐在那,拿着筷子吃的津津有味,除了需要有人给她夹菜外,根本就不用管,最后饭碗一粒米都不剩。姜耀很欣慰,他是穷苦人出身,最是爱惜粮食的,这一年小女儿这么懂事,一定是慧娘和姜诺仔细教养的缘故。都说古人食不言寝不语,可在姜府完全看不到一点,吃饭期间,姜耀先是询问了姜诺身体怎么样,生意怎么样。又问了薛桐,学业怎么样,梁先生身体如何,最后还问了若若现如今还画木柴人儿吗,画功有没有好一点。边吃边说,这嘴巴真的是一点都没闲着。晚饭过后,薛桐原本想让姜耀指点一下功课的,但是心疼他一路颠簸劳顿,张了张口,还是没有说出这话,只道让姜耀早点休息。姜诺在门口,把薛桐的模样瞧了个满眼,拍着他肩膀说,“别急,不是和先生请了三天假吗,明日再问也一样的。而且以后这就是你家了,姨娘在新宅给你准备的书房和父亲的挨着,你不要烦他天天盯着你念书才好。”薛桐挠着后脑勺,笑得憨厚但认真,“怎么会嫌烦,义父的学问无人能及,我巴不得日日跟在他身边学习。”“那父亲学问好,还是梁先生学问好?”姜诺故意逗薛桐。薛桐愣了一下,心里在纠结,都好,一个是义父,一个是恩师,他这孩子又实在。身后传来父亲的轻咳声,姜诺逗薛桐正起劲儿,笑意还挂在脸上,回过头就看见父亲似笑非笑的样子,“你啊,就是这么逗子瑜的。”唉,小狐狸被老狐狸抓个正着,姜诺缩下脖子,吐了吐舌头。薛桐回去休息了,姜耀把阿诺叫到了书房。进了书房,姜耀开门见山,“阿诺,你是如何知晓,我此行许州,与海盐有关?”姜诺没有想到,父亲第一个要问的,是这个问题,不过也算意外,她给父亲写的信中有一些提炼海盐的方法,若是与父亲此行目的相同,他肯定会问的。“不是特别难猜,许州穷苦,并无吸引人的地方,可相邻的宁州富庶,宁州有铜矿,我一开始猜测或许与铜矿有关。可又觉得不太可能,父亲是文官,铜矿一直由朝廷派兵管辖,即便真的出问题,也应该派一位有威严的将军前往。铜铁盐茶,都是朝廷最重要的,没有铁矿,也没有茶,铜矿不可能,就只剩下盐。”排除法,永远都是好用的。姜耀赞赏的点了点头,随即又问,“那你如何得知,我此次贬官,是另有安排?”毕竟整个朝堂不说全部人都被蒙蔽,至少一大半的人是真的相信他是被贬官的。他这个从未踏出家门的女儿,如何得知他并不是真的贬官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