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花木兰》北美首周末三天的票房收获了7000万美元,首周票房更是达到了1.25亿美元。(PS:算上了24号的点映票房)

    媒体和观众们对这部电影好评如潮,纷纷称赞安小茜将花木兰的坚韧与柔情诠释得淋漓尽致。

    此外,影片的画面、配乐,以及对东方文化的细腻呈现也备受赞誉。

    在良好的口碑推动下,北美第二周票房虽环比下跌40%,仍达到了0.75亿美元。

    许多观众被影片深深吸引,选择二刷、三刷,还有不少人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宣传,使得电影的热度居高不下。

    这一周,大量家庭观众走进影院,《花木兰》成了热门观影选择,也成功带动了周边玩偶、服饰、原声大碟等产品的销售。

    《花木兰》在欧洲地区的首周票房收获了9000万美元。

    独特的东方故事、精美的画面,以及安小茜的出色表演,吸引了众多欧洲观众。

    特别是在英国、高卢鸡、德国等国家,电影排片率高,观众反响热烈,很多场次座无虚席。

    即便如此,等到第二周时,欧洲地区票房还是环比下跌了45%,收获4950万美元票房。

    因为前期宣传和安小茜的强大人气,影片在华夏市场有了不错的开场,内地首周票房超过了1800万美元。

    观众对这部安小茜重新演绎的花木兰故事很感兴趣,影院排片也非常积极配合,许多一线城市的黄金场次早早售罄。

    到了第二周,华夏地区票房环比下跌40%,勉强达到了1080万美元。

    随着口碑在全球范围内发酵,《花木兰》在第三周依然保持势头。

    北美票房收获0.6亿美元(环比下跌20%),虽较第二周有所下滑,但跌幅还算在合理范围内。

    这也显示出了《花木兰》强大的续航能力,比起上个月的《谍影重重3》来说,却是好上不少。

    欧洲地区票房环比下跌30%,达到了3465万美元。

    华夏地区票房环比下跌30%,收获756万美元,全球其他地区票房虽有下滑,可也一直保持着稳步的增长。

    第四周,北美票房仅有0.4亿美元,环比下跌33%,欧洲票房2425.5万美元,环比下跌30%,华夏票房529万美元,环比下跌30%。

    此时,新上映的几部大片对《花木兰》的排片和票房造成了一定冲击,但它凭借稳定的口碑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占据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到了第五周及以后,《花木兰》在全球各地陆续下映,后续票房和其它地区总票房加起来,合计收获2.85亿美元票房。

    最终,这部投资超一亿美元,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电影,以8.2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,成为了2007年全球电影市场的爆款。(PS:实际投资7000万美元)

    这也让安小茜和胡小北在好莱坞成功站稳了脚跟,未来也有着和好莱坞开启更多合作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