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高煦拿起茶杯抿了一口,润润嗓子的同时等待王焘答话。

    “舰队已经抵达巨港,不日将对满者伯夷用兵。”

    “此战南洋诸国皆拥护朝廷,并未有朝臣们所预估的那般充满抗拒。”

    王焘话音落下,朱高煦也并没有立马开口,而是拿起奏疏一本本翻阅并处理。

    见状,王焘重新为朱高煦泡了另一杯茶,小心翼翼的放在了他的桌上。

    在主仆之间的沉默中,时间也一点点的来到了七月。

    《大明报》的洪熙十四年第三期报纸刊行,其中包括了辛亥经济变法的大部分内容。

    当然,报社不可能汇报的很详细,但具体的方向是给出来了。

    一时间,百姓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基建欢呼雀跃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朝廷也将路引做出了修改,放宽了百姓往返各个地区的标准。

    如此做法,为的是让贫穷的百姓可以在外多务工几年,变得富裕后再返回家乡。

    针对大明各地的政策颁布后,各地都兴起了一波务工潮。

    城镇人口选择辞工后前往官营工地务工,许多商贾不得已,只能将工价做出调整。

    哪怕是农村的百姓,也在准备等待秋收后前往工地务工。

    江南十六商帮及其保护伞所被抄没的财富,在身为皇帝的朱高煦二次分配下,源源不断的涌向了民间。

    这一时期涌现不少诗词,大部分以赞扬朝廷,歌颂皇帝为主,其次便是各类个人略记的编写。

    几个月时间,整个大明朝都热闹了起来,而朱高煦的目光却一直盯着西域。

    在他紧盯西域的同时,洪熙十四年九月初九,平江侯陈瑄与渤海伯郑峻、东海侯崔均率领战兵及辅兵三万兵发满者伯夷。

    毫无战略纵深的满者伯夷在三万明军的海路夹击中溃不成军,女王苏希达失踪,三万军队兵败满者伯夷城,各地城邦先后投降。

    赶在冬至前夕,明军平定满者伯夷,朱高煦设四府,归南洋三司管辖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昆仑洲的消息送抵北京,朱高煦简单翻阅后决定将已经开发成熟的商帮矿坑进行拍卖,同时设昆仑卫、蓬莱卫驻扎昆仑洲。

    时间一点点过去,赶在除夕前夜,朱棣带着朱瞻圻与朱祁钺返回了北京,这比预期说好的时间晚了整整四个月。

    如往年一样,朱高煦带着一家人前往了大明宫偈拜朱棣,同时在大明宫举办家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