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到这里,他翻身下马,亲自到了稻田间去查看水稻情况。

    由于正值盛夏,水稻的长势还算不错,唯一的瑕疵就是比起同季节的江南水稻,它们太过细小了。

    “殿下,这么看的话,恐怕撑不到成熟就得提前收获了。”

    林粟在南京有自己的田地,虽然他是租给别人耕种,自己收取租子,但他自己也同样会种地。

    如今这十亩试验田里的水稻在他看来,颇有一种病恹恹的感觉。

    “先试试,如果不行,再试试我的其它办法。”

    朱高煦望着这十亩水稻,眉头紧皱的回答,随后才不舍的回到了土路上,将目光放到了四周的田地中。

    在四周的熟田里,小麦与蜀黍长势喜人,虽然也不如在中原时强壮,但起码比这十亩水稻强壮多了。

    望向远处,朱高煦可以看到远处炮台山下正热火朝天,数千健妇驾驭耕牛和挽马在翻耕荒地,将隐藏在荒地中的石头逐个清理。

    相比来时,吉林城的耕地经过不到四个月的时间,数量已经翻了几乎两倍。

    或许只有亲眼见证这一幕,才能真正体会到有畜力开荒与没有畜力开荒的区别。

    “殿下……”

    “殿下……”

    朱高煦骑马往前走去,路过的百姓都停下朝他作揖,朱高煦也点头回应。

    他们看向自己的那种目光,便是朱高煦一直想要追求的东西。

    他要活下来,用自己的见识来改变大明的一切。

    “殿下!”远处,亦失哈策马而来,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两名吏目。

    亦失哈手里拿着一本文册,脸上洋溢着笑容,显然是来向自己报喜的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朱高煦侧头示意林粟赶路,不用在乎自己,而他自己也驻马原地。

    林粟带着马队离开,亦失哈也来到了朱高煦身前于马背上作揖:

    “殿下,开荒的速度比我们想的要快,不过这吉林卫荒地之上的石头也比我们想的要多得多。”

    亦失哈用手指向了远处的炮台山下,朱高煦随之看去,这才发现那边已经堆出了二三尺高,覆盖数亩的石头。

    “那些便是您让留下的石头,另外百姓手里的农具已经损坏了二百余把,因此奴婢这次是来询问,可否截留一部分铁锭来打造农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