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的阳光洒在别园外的小池塘边,照耀着忙碌的人群。寒风呼啸,吹得岸边的芦苇瑟瑟作响。

    庄客、仆役、军士们正在清理水塘淤泥。虽是苦差事,却也不得不做。池塘里的淤泥已经积了厚厚一层,若不及时清理,来年就无法蓄水。

    卫忠站在浅水处,寒冷的池水浸透了裤腿。他手中的夹子一松,一尾肥硕的鲤鱼跃出水面,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。

    “好家伙!”什长马猛眼疾手快,一把抓住在地上乱蹦的鲤鱼,扔进了木盆,“这鱼长得真肥!”

    盆中已经有不少收获,泥鳅和小鱼欢快地游动着。水花四溅,映着阳光,像是撒了一地的碎银。

    “队主,这条起码有三斤重!”孙三蹲在盆边,眼睛发亮,手指不停地戳着水面,“够我们吃好几顿了。”

    刘黑虎站在一旁,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。他已经很久没吃过鱼肉了,上一次还是在家乡时。想到这里,眼眶不禁有些发热。

    两个少年正在不远处杀鱼,刀光闪烁,动作麻利地刮鳞去内脏。鱼鳞飞溅,在阳光下如同细碎的珍珠。还有两个小子已经拿着处理好的鱼往回走,脚步轻快。

    “给铁三、陈燕儿送去。”卫忠擦了擦额头的汗水,吩咐道,“他们病着,需要补补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两个少年答应一声,脚步轻快地离开。他们的背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,像是两根细长的竹竿。

    卫忠看着他们的背影,心中暗暗点头。这些孩子都很懂事,知道照顾生病的兄弟。虽然生活艰苦,但大家都在努力活着。

    他重新走进水中,继续清理淤泥。寒冷的池水让他打了个哆嗦,但他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。一群年轻小伙子纷纷跳入水中,一边干活一边打闹,笑声在寒冷的空气中格外清脆。

    “队主,你看!”一个少年突然举起一个大河蚌,兴奋地喊道,“这么大的蚌,里面会不会有珍珠?”

    “小心点,别伤着手。”卫忠提醒道,“蚌壳边缘很锋利。”

    看着这群活泼的孩子,卫忠不禁想起前些日子去过的宗府。那里的孩子从小就要学诗书礼仪,举手投足间都带着世家子弟的矜持。哪有这般天真烂漫,能在寒冬里为一条鱼、一个河蚌而欢呼雀跃。

    不过,现在不是感慨这些的时候。在这乱世,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务。卫忠摇了摇头,将这些思绪抛到脑后。

    太阳西斜时分,天边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霞。太尉府来了几个人,踏着枯黄的落叶走来。

    “卫队主。”钱和走在最前面,身后跟着几个仆役,抬着一箱笔墨纸砚。寒风吹动他的衣袍,发出沙沙的响声。

    卫忠眼前一亮。这可是好东西,比在地上写字方便多了。这些日子,他一直在教这些少年认字,但没有合适的工具,只能在地上写。

    “有劳刘公。”卫忠拱手道谢,脸上露出由衷的感激。

    钱和身边站着一个面容清癯的中年人,正是新任参军陈昭。他只是淡淡地看了卫忠一眼,目光中带着几分高高在上的傲慢,便转身离去。

    卫忠也不在意。一个小小的军户,自然入不得这位世家公子的眼。他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眼神。

    他正要安排人收拾东西,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喧哗。声音由远及近,越来越嘈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