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352年,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。
王羲之与友人谢安、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四十一人聚会于兰亭,行修禊之礼、饮酒赋诗。
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,并写了一篇序,这就是著名的《兰亭集序》。
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,用蚕茧纸、鼠须笔疾书此序,通篇28行,324字,有复重者,皆变化不一,精美绝伦。
司马迁说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
兰亭集序以“死生亦大矣”的观点来警醒“后之览者”,转眼间已数百沧桑。
走过一段路,再一次回望过去,几多感慨,几多无奈,又几多沧桑…
帝国进入崇祯三年的暮春,是兴盛还是衰亡?
辽东!陕北!还有满目疮痍的大好河山,何去又何从?
王羲之与友人谢安、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四十一人聚会于兰亭,行修禊之礼、饮酒赋诗。
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,并写了一篇序,这就是著名的《兰亭集序》。
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,用蚕茧纸、鼠须笔疾书此序,通篇28行,324字,有复重者,皆变化不一,精美绝伦。
司马迁说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
兰亭集序以“死生亦大矣”的观点来警醒“后之览者”,转眼间已数百沧桑。
走过一段路,再一次回望过去,几多感慨,几多无奈,又几多沧桑…
帝国进入崇祯三年的暮春,是兴盛还是衰亡?
辽东!陕北!还有满目疮痍的大好河山,何去又何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