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是工部这六个司,就覆盖了三万多名工匠,以及两万多人的辅助人员。

    而民间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器械,则全部以大型工坊的方式运行,即官府注资,与有经验的商铺合作,具体参考苏记布行的模式。

    这样也是为了减轻管理上的压力,势力草创时,可以统一协调,等局面稳定下来,市场铺开了,就需要对这些轻工领域放开。

    毕竟作为一个将近百万人口的市场,不开发起来委实可惜了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今年,李肆的另外一个计划就是大规模基建。

    尽可能的,把种地的百姓给从土地上转移出来。

    因为就目前,在有了牲口,以及更先进的曲辕犁之后,一户有两个半壮劳力的农夫家庭,可以很容易就能种植30亩农田,辛苦一些,种50亩完全无压力。

    这一点,内政部门在去年的时候就按照李肆的指示,进行提前调配分流。

    比如,理论上所有人都可以分田,但若家里没有壮劳力的,有工匠出身,有士兵从军的,则一律按照官府的价格统一租售出去,你不必知道你家的田在哪里,但每年都会给你足额的租金。

    用这种方法,李肆将土地大部分都给了最擅长种田的农夫,这些农夫家庭,每家两头耕牛是必须的,还得有一匹驮马或者是骡子,或者是两头毛驴,这也是标配,最重要的是,那些淘汰下来的旧式大车,一家一台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这些农夫在种田这块的生产力,至少提升两倍不止。

    李肆的目标就是用十万户农夫,解决100万人的吃饭问题。

    当然实际上比这个数字要多。

    因为还有果农,菜农,渔夫,牧人,猎人的划分。

    就这样,李肆手中就能有接近十万名青壮可以进行大规模基建。

    对这些被半强迫的离开土地的人,李肆的补贴力度是非常大的。

    首先还未开始春耕,一年的租金就送上,免费在城里,县里,镇子上修建房屋,没有媳妇给介绍媳妇,有媳妇的给介绍工作,不用抛头露面,就是缝缝补补,计件工资。

    这样三管齐下,才安抚住人心。

    “孤王,欲修建一条长城。”

    当李肆说出他的计划的时候,所有人都以为听错了。

    长城大家都知道,大燕北部边境线上,就有历代修建的长城,但那里和这里能一样吗?

    你身为大燕皇子,不想着光复王都,居然猫在这鹿鸣山不出去了,不出去也就罢了,还要修长城?

    天啊!